中国酒店业在新常态下要如何向前?

返回列表2015年01月29 16:24:56  文章来源:环球网2015-01-29

  近日,中国旅游饭店业协会会长张润钢就2014年中国旅游饭店业出路进行了探讨。他认为,两年来星级饭店市场中公款消费的比例在明显下降,私人消费的比例在明显上升;畸形消费的比例在明显下降,理性消费的比例在明显上升;中老年人消费的比例在明显下降,年轻一代的消费比例在明显上升。正是这几升几降,构成了中国饭店市场的新常态。而饭店企业的市场定位、产品重塑、营销模式乃至治理结构,都需要根据对这“几升几降”的深入研究去寻找对策。

   张润钢分析认为,新常态是由一些具体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则是新的消费主体、新的消费习惯、新的服务产品、新的营销模式和新的企业管理形态。

  1.新的消费主体

   长期以来,绝大多数星级饭店的消费群体,主要是那些社会上的成功人士,即“权贵加土豪”,这些人多与饭店现在的高管年龄相仿,经历相近,容易形成共同的语言。他们掌管的公款或与公务活动相关的消费占据了很多星级饭店收入中的较大比重,但现在这一市场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

   与传统饭店门可罗雀的惨淡相对比的是,一些特色、时尚餐厅却呈现出车水马龙的景象,一些与星级饭店不同风格的另类饭店(如精品酒店)的房价和出租率也始终坚挺。细细观察这些场所的客人,大都是年轻的面孔,原来是“80后”在支撑着那边的一片繁荣。事实上,1980年后出生的一代,已经开始成为市场消费的主力军,公款消费市场的骤然萎缩则使得这种替代由渐变转化成了突变。

  “80后”们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消费心理和习惯,有着属于他们自己的消费理念和语境,由此形成了与他们的父辈截然不同的消费文化:他们更注重时尚,与我们这一代人所熟悉的、曾经的“主流消费文化”差异明显;他们的消费行为严重依赖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成为其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的消费具有明显的娱乐性……所有这些,催生出了“粉丝”行为,铸造了“粉丝经济”。

   早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在《文化与承诺——一项有关代沟问题的研究》(cultureandcommitment:astudyofthegenerationgap)中就曾经预见,人类文明的发展将经历“前喻文化”、“并喻文化”和“后喻文化”三个时期。

   前喻文化,即老年文化,工业革命前,世界变化非常缓慢,年轻一代要向老一辈学习基本的生存技能,以及对生活的理解、公认的生活方式以及简拙的是非观念。

   后喻文化则是年轻一代将知识文化传递给他们生活在世的前辈的过程。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交流频繁、边际日益模糊的时代,年长者的生存经验不可避免地失去指导价值。同老一辈相比,年轻人对生活的理解、对生活方式乃至根本价值观的追求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并且一直处于快速变化的状态。

   今天,时代变迁在明显加速,米德所预见的“后喻文化”已经呈现。然而对于这种变化,很多老一代的人还处于懵懂状态,习惯以“过来人”的角度居高临下地去看待这些“孩子”,并对他们很多被视为“离经叛道”的做法仍然不屑一顾。更难以放下身段去研究他们的需求,进而开发出适应他们需求的产品。

   商海潮起潮落,市场风云变幻,“80后”们成为消费主力军正在成为事实。商家要想赚取利润,就不能过多地受对他们的习惯的好恶感觉影响,更不能对这一群体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而是应该主动地去研究他们,理解他们,适应他们,直至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发出“迎合”他们胃口的饭店产品,最终让他们成为“粉丝”,只有这样,才可能在他们身上获取利润。当然,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对“80后”的研究,并不应仅仅基于功利性的商业原因,更在于这顺应了人类进化的潮流。

  2.新的消费习惯

   年轻一代是智能手机族的一代。对于他们,没有移动互联网的生活几乎不能想象,因此,那些离开移动互联网的产品,注定不会得到他们青睐。因此,饭店业也需要研究互联网。当然,对互联网的研究和重视,又绝对不应该仅仅出于简单的商业功利动机。

   今天,互联网对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冲击,对于百姓生活的影响已经不需要再做更多的赘述,总之,没有互联网技术和互联网思维的行业是注定要退出历史舞台的行业。

   饭店的服务对象是人,人使用饭店或因工作,或为生活,因此,对人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的了解和研究,是这一行业的使命。而使之与现代科技紧密结合,则是当代饭店业发展的方向。在技术含量越发不足、产品同质化越发严重、服务品质越发低俗的中国饭店业,太多的“痛点”被消费者诟病。市场呼唤着更加富有个性化、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饭店及其服务产品。要实现这一目标,无疑需要极致的理念来加以引领,而互联网思维可以给行业以巨大的启示。

   长期以来,中国饭店业既缺乏对互联网前沿技术的应用,也缺乏采用互联网思维来改造我们的产业。我们还没有充分意识到要改进客人在饭店里的一餐、一宿的品质,提升客人对饭店服务产品的认同程度与互联网思维之间存在着的必然的逻辑关系,自然也就不可能去思考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来研发服务产品和优化企业管理。十几年来,促使饭店行业被边缘化的原因并不是一两个,但最根本的原因正是思维方式和理念的陈旧。对互联网前沿技术的采用可以帮助我们提升饭店的运转效率;学习、研究互联网思维则可以促使我们紧紧地跟上时代节奏,提升产业素质,实现产业的彻底变革。

  3.新的产品

   饭店客房最基本的功能就是提供一个睡觉的空间,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房间隔音效果、床具、枕头、淋浴器、洗浴用品、棉织品等各项与睡眠相关的要素的品质要么被忽略,要么不能满足客人的个性化需求,导致很多客人感到,即便是在一些五星级饭店住宿,其舒适程度也不如在家。也难怪,30年来,中国人家中的住宿品质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饭店,这个旅行者的第二个“家”的住宿品质的变迁却远远落到了后面。

 很多年来,我们区分不同饭店的认识维度是单一的,即档次(星级),按照这种认识水平,饭店建设和运营遵从的都是城市商务型模式,差别仅仅在于档次(星级)的不同。于是,千店一面的城市商务型饭店充斥了东、中、西部的各类城市和地区,这种认识维度的单一性直接导致了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同质化倾向越发严重,同时也遏制了不同的市场需求;我们不断地推进饭店产业的标准化服务,此举在产业发展的过程中的确发挥了重要的历史性作用,但也出现了生硬、机械地执行标准的负面作用。

   这些“痛点”归集起来就是,客人被饭店的各种缺陷(如床、枕头、淋浴)和某些规则(标准、服务程序等)所困扰,难以“随心所欲”地“按照自己的方式”使用饭店。谁能具有梳理这些“痛点”的意识,并能解决好其中的问题,谁就有可能领先于产业发展的时代,成为住宿业革命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互联网思维,需要饭店人就许多传统的思维和习惯做出重新的思考:

   饭店的房型是否可以更加多样化?这种多样化除了在使用功能方面的差异之外,是否还可以表现在视觉效果,甚至是文化品位方面?先确定样板房,然后在批量复制的做法是否可以颠覆(或者是部分颠覆)?客房、餐厅、公共区域的功能应该如何重新确定和界定?客房中除了睡觉、洗浴及使用恭桶三大基本功能外,其他功能是否可以简化?

   未来饭店大堂闲置的空间是否会被众多“家”的功能所填充?并不断营造出一种“家”的氛围?如会客、上网、看书、锻炼、品茶或咖啡……极具个性的公共空间将充分体现出互联网的平台思维,在这个平台上铺陈了与饭店市场定位相关联的各种服务功能,这些服务功能不仅仅“迫使”客人尽可能地在客房以外的公共空间里活动,更为关键的是,这个平台将可以让客人尽可能地按照自己所习惯的方式“使用饭店”,从而使得一部分客房逐步向微型化、简约化发展。

   研究的题目还可以列出许多,但有一点几乎是不容置疑的,那就是,未来中国饭店业将不再可能被某一单一的模式和标准所一统,而一定会出现彰显更多个性的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模式和服务产品。而在这一进程中,又有一些基本要素可能成为共性的潮流:

  (1)艺术

   艺术,正在成为互联网时代各行各业打造产品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要素。

“苹果”手机是这样,乔布斯曾经说过,“苹果”就是科技与艺术的结晶;餐饮界的“大董创意意境菜”也是如此,把菜和就餐环境的艺术化尽可能做到极致;在酒店业一片萧条中逆势而动的“桔子水晶”精品酒店,同样也是在艺术感上做足了文章,传统饭店业务中留下的只是基本功能,其他尽可能用艺术来表现。强化艺术感,这似乎已经成了开发适应新一代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所需要遵从的共同规律。

  (2)自助

   对于饭店而言,“自助”已经不是什么新的概念,“自助”从用餐开始,向其他服务产品蔓延,如今在各行各业的服务项目中,已经有了越来越多的“自助”形式。

   可以预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自助”将更加成为潮流。原因有二:一是“自助”将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和管理成本降低,从而提升企业利润;二是“自助”会更加彰显客人自主选择的权利,不同客人的个性化消费特征可以通过“自助”进一步得到彰显,这不仅符合互联网思维,更重要的是它迎合了新一代的消费习惯。

  (3)个性化

   可以肯定地说,未来受欢迎的产品一定个性十足,特别是在长时间无奈忍受同质化产品后,市场对个性化的期许在一段时间内可能会超出预期。当然,倡导个性化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否定标准化,而是应该努力去寻找二者之间的和谐统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个性化服务需要用心,个性化服务的本质就是用“心”服务。这里所讲的用“心”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讲要聚精会神,二是讲要充满感情。用“心”服务实际上应该成为一种高层次的标准,这正是业界倡导的“中国服务”的落地支点。

4.治理结构

 互联网时代,企业的运营重心将明显地向最接近市场的一线倾斜,员工做主,权力下放会逐步形成趋势,企业管理人员作为指挥者的职能将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服务的功能将得到加强。据一家欧美饭店管理集团的负责人介绍,他们那里,饭店营业面积十分有限,很多饭店不可能按照客流最高峰时的流量配置资源,因此,就出现了在饭店爆满时,客人行李周转出现困难的局面。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饭店总经理把自己办公室的钥匙交给了行李部,这就意味着一旦客人行李超出行李房的容量时,饭店总经理办公室就成了饭店的备用行李房。

   这是一个十分微小的案例,在常人看来,微小到几乎不值得一提。但它却提示了一种精神,就是在互联网时代,管理者的任务更多的是为直接创造价值的一线员工配置资源、提供服务。由此就延伸到了企业的组织结构,本来企业高层、中层、基层的三角结构已经成了企业组织架构的基本定式。按照互联网思维的理念,现在似乎要变成倒三角了,所谓倒三角结构的理念是,员工感受到市场变化后,会要求管理层提供资源,来满足市场变化的而需求。如何使企业成为一个能够让每一位员工都有出彩机会的大舞台,显然是互联网背景下企业管理所面临的全新课题。

  2014年即将过去,此刻,中国饭店业正处于历史性变革的关口。反思、改革、创新都已迫在眉睫,切不可以只在一些枝节末梢上打转转,需要新思维和大手笔,需要高屋建瓴。时代提醒我们,互联网狂飙为饭店行业的转型创造了无限机会,只要正确把握,中国星级饭店实现弯道超车并非天方夜谭。但这,需要我们加倍地学习,加倍地思考,加倍地努力,甚至需要以牺牲精神去面对。

  “不论如何,传统星级饭店客源流失的现象已由来已久,公款消费市场的骤然萎缩只是以一种突发的方式把这种持续隐性的流失用显性的方式在瞬间推至一个高峰。”张润钢说。

 

 

 

(工作日:9:00-18:00)

在线QQ

客服电话028-85554447